新疆天山天池景區區域旅游整合提升及產品建設規劃
天山天池旅游景區
天山五千里 最美是瑤池
項目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背景資料:
天山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市境內的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東距烏魯木齊110公里,海拔1980米,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最深處約105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盛譽。
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圣山)海拔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抬頭遠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天池現在不僅是中外游客的避暑勝地,而且已成為冬季理想的高山溜冰場。每到湖水結凍時節,這里就聚集著新疆或兄弟省區的冰上體育健兒,進行滑冰訓練和比賽。1979年3月我國第四屆運動會速滑賽就是在天池舉行的。環繞著天池的群山,雪山上生長著雪蓮、雪雞,松林里出沒著狍子,遍地長著蘑菇,還有黨參、黃芪、貝母等藥材。山壑中有珍禽異獸,湖區中有魚群水鳥,眾峰之巔有現代冰川,還有銅、鐵、云母等多種礦物。天池一帶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觀,對于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質、地理工作者們,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7年5月8日,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景區范圍:548平方公里
服務內容:區域旅游整合提升及產品建設規劃
天山山脈橫貫新疆的中部,全長2500公里,西段伸入哈薩克斯坦,東端即為以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為最高峰的東天山。天山天池位于博格達峰北部,是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傳說是西王母聚眾神仙舉行蟠桃盛會的地方,故又稱“瑤池”。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觀,是歐亞大陸腹地干旱區自然景觀的代表,以完整的植物垂直景觀帶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為主要特征,以遠古瑤池神話及宗教、民族風情為文化內涵,其景觀資源在時間范圍內具有極其重要的觀賞和科考價值。風景區自南向北80公里的直線距離內、囊括了極高山永久冰雪帶、高山臺原草被帶、中山峽谷森林帶、低山臺原草被帶和沙漠等五個垂直景觀帶,為世界所罕見。
1982年,國務院確定其為首批4A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其為國際博格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
2007年,國家旅游局授予其為首批66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之一。
新空間承擔的規劃任務包括整合現有規劃、景區環境提升、產品建設規劃和旅游業態轉型四個方面,糅合了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體系總體規劃的特長,以問題和市場為主要導向,以產品建設和線路組織為主要任務,以天山天池國家風景名勝區為核心,以博格達峰為圓心的80km半徑范圍和周邊其它相關景區、景點為輻射,完善天山天池旅游產品結構,健全景區游覽交通體系,拓展景區游覽框架,有效分流天池核心景區游客,保護核心景區生態環境,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景區綜合收益,促進天山天池區域旅游產品的升級轉型,切實可行地保護區域生態環境。同時,通過發展天山天池旅游,帶動阜康城區以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最終將其建設成為國家AAAAA級旅游精品示范景區、世界遺產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被國家旅游局評價為“在技術路線和方法領域積極創新,對傳統景區旅游規劃的編制具有積極示范作用”。
人民網報道:天山天池在科學跨越發展道路上的探索與實踐——天山天池景區“十一五”發展回顧暨“十二五”發展展望
http://travel.people.com.cn/GB/41636/14345389.html
當前,天山天池景區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處在加快推進景區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認真總結“十一五”期間的經驗做法、全面分析“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形勢,對于在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跨越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旅游產業來說至關重要。
“十一五”發展回顧
(一)過去的五年,是天池景區發展思路不斷調整完善的五年。
天池景區的發展思路伴隨著前進的腳步在不斷改革和調整中趨于完善,從最初單純搞接待服務的思路調整為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需求、綜合性服務的發展思路;從注重經濟效益為先的思路提升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籌協調發展的思路;從資源掠奪式開發的急功近利的思路改變為以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統一管理、永續利用的科學發展思路。尤其是在近五年快速發展道路上,思想上的變革、體制中的創新帶來了發展的不竭動力。2003年以來我們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打造“生態天池、人文天池、數字天池、誠信天池、冰雪天池”的發展理念和建設目標,以此為轉折點,天山天池景區進入了科學發展的快車道,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005年底,昌吉州黨委、政府明確提出了“天池景區進全國一流景區”的發展目標,并作出了將天池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合并成立新疆天池管理委員會和在整個景區實行大規模生態移民的兩項重大舉措,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天池景區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自治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切實將天池景區的發展與建設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這些舉措為天池景區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說,體制機制的變革創新及時調整了景區的生產關系,極大地解放了景區的生產力,標志著景區進入了里程碑式的發展階段。
正是由于各級黨委、政府及主要領導對天山天池景區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殷切的期望,為景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支持。同時,我們自加壓力,與時俱進,結合實際,理清思路,確定了以生態保護為基礎,以規劃設計為前提,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依法規范管理為抓手,以優質文明服務為重點,以“全國一流、世界精品”為目標,構建新型生態保護和旅游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天池景區“123456”發展規劃,每年確定一個科學的目標,爭取一年一個臺階,通過創建5A及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等目標的實現,切實提升了景區各項工作,形成了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參與”的發展原則,努力構建阜康市天池核心景區、市區、沙漠景區聯動共贏的發展格局,以“實現兩個轉變”即:實現由單純的門票收入經濟向旅游綜合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由單一靠門票收入搞規劃、保護和項目建設向綜合的、多元化項目投融資轉變為突破口,提升發展質量,擴大旅游空間,初步實現了“全國一流”的目標。
(二)過去的五年,是景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持續穩步增長的五年。
經濟效益:“十一五”期間,天池景區克服奧運安保、國際金融危機、“7?5”事件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積極組織各項旅游收入,景區總體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笆晃濉逼陂g天池景區共接待游客513.6萬人次,同比“十五”期間增長95.3%;實現門票收入3.16億元,同比增長122%;實現旅游收入24.03億元,同比增長277%。直接就業人數達5000余人,間接就業人數達萬余人。天池生態與旅游業為阜康市乃至烏昌地區在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社會和生態效益:2006年被《環球游報》等全國31個省市都市報共同評選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在首屆中國旅游品牌年會上被評為“中國最佳旅游去處”;2007年,成功躋身于國家首批66處5A級風景旅游區行列,并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十佳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等殊榮;2009年,以優異成績榮獲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稱號,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被建設部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被評為自治區生態文明教育基地;2010年1月,在“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湖泊”評選活動中,天山天池被評為“最具神秘感湖泊”。連續十年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評為“全國文明誠信(窗口)單位”,2011年初被命名為自治區最佳文明單位。
(三)過去的五年,是景區規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的五年。
規劃工作成效顯著-----始終以“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的要求指導規劃工作,《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由全國范圍內中標的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時五年完成并得到了國務院的批準。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設計院、北京大唐高鴻數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跡調查評價中心等一批國內頂尖的規劃院編制完成了《新疆天池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山天池國際度假旅游區服務接待基地》、《數字景區總體規劃》《天山天池地質公園總體規劃》等。新疆城鄉規劃設計院、烏魯木齊市園林設計研究院等疆內一流的設計院編制了天池核心區 、燈桿山、馬牙山、白楊溝、花兒溝等五個分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特別是2008年底聘請了國內頂尖旅游規劃設計院廣東新空間編制完成了《新疆天山天池區域旅游整合提升及產品轉型規劃》,該規劃融項目、市場、線路、產品于一體,把握國際化旅游產品的市場需求,得到了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規劃計財司吳文學司長和區、州、市各級領導國內頂尖水平的評價及充分認可。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2003年對天池自然保護區、博格達峰專題考察的基礎上,2006年與中科院新疆分院啟動了天池景區資源綜合科學考察工作,這是天池景區發展史上近50年以來,首次進行的大規模、全方位、多學科的綜合科學考察,已經形成了兩個重要報告(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和博格達山地保育與生態重建的問題和建議報告)。這也是繼2007年8月,在昌吉科洽會州人民政府、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新疆分院簽定“兩院一府”《關于加強天山天池景區科技合作協議》以來,開展的第一個科技合作項目。通過深入廣泛地開展科研保護工作,全面提升了景區資源保護工作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有效保持了國際“人與生物圈”博格達峰生物圈保護區的代表性和樣板性,為下一步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以規劃為指導,保護與開發并重,科學合理利用資源的原則,科學實施景區生態保護和開發建設。重點圍繞旅游設施功能完善、文化品位提升等方面,自籌建設資金近10億元,相繼完成了S111線改造、福壽觀、天山天池國際滑雪場等40多個基礎設施。通過五年的精心打造,景區的基礎設施更加人性化,逐步實現了一個核心區向五個景區的擴展,為景區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平臺。
(四)過去的五年,是生態保護力度最大的五年。
累計投入近2.5億元,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海南泥沙淤積治理、天池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天池景區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水體整治等項目建設。充分利用國際人與生物圈“博格達峰生物圈保護區”這塊金字招牌,積極爭取意大利政府500萬歐元生態保護貸款項目,這也是景區發展史上第一次爭取到的國際性生態保護資金。針對天山天池三工河、四工河、水磨河流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專家陳寧生博士于2008年初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拯救天山北坡谷地森林資源的建議》,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親自作出批示,由此啟動了新疆天山北坡谷地森林資源保護與恢復工程規劃,規劃總投資29億元。天山天池在天山北坡谷地森林資源保護與恢復工程中將起到示范與帶動作用。
(五)過去的五年,是景區在宣傳促銷、人文天池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
我們始終秉持“沒有文化的旅游沒有品位,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有效載體”的原則,突出天山天池以西王母文化為代表的五種文化內涵,從不同角度、層次宣傳和展示,深入挖掘內在的文化潛力,尤其是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考古研究所合作,出版了國內唯一的《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叢書6卷9本,合計1100多萬字,出版《人文天池》系列叢書7本,成功舉辦了首屆新疆?阜康西王母瑤池蟠桃會和具有國家層次水準的首屆中國?天山天池?西王母學術論壇,成立了中國民俗學會神話與西王母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在國內西王母文化研究領域引起了極大反響。通過連續舉辦九屆天山天池冰雪風情節,實現了冬季旅游產品企業化和運作市場化的成功轉型,初步打造了新疆冬季旅游品牌。拍攝《靈山圣水》等宣傳片、發行《天池輪回》等歌曲及電影4部,電影《瑪依拉的天池》在中央電影頻道播出并榮獲百合獎優秀影片獎。完成了瑤池詩賦園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新疆最大、綜合反映新疆哈薩克歷史、文化、傳統生產生活等文化建設項目天池哈薩克汗王宮文化博物館開館營業?!艾幊厣裨拏髡f”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在進一步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步樹立集精品化、文化性、觀賞性于一體的文化品牌,為全力塑造具有豐富內涵和高品位的西部名山圣湖開創了新局面。
(六)過去的五年,是景區農牧民充分享受發展成果的五年。
通過多年的摸索實踐,我們明確提出了景區經濟工作的中心—保景富民。從2005年開始,我們本著堅持“遷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引導牧民走“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牧則牧、宜工則工”的發展路子,累計投資3.2億多元開展了大規模的生態移民,將三工河谷1322戶1萬余農牧民和礦區居民搬遷定居。采取每戶給予10畝耕地,每畝連續5年補助200元生產資料的優惠政策,扶持三工河鄉、水磨溝鄉在定居點種植農作物18443畝;對定居點農牧民每戶投入10余萬元建設高標準的抗震安居房,投資4000萬元解決定居點水、電、道路、綠化、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景區農牧民提供1200多個就業崗位。租賃景區草場2800畝、三工河谷耕地1335.81畝進行植樹造林恢復生態。出資近1500萬元在西臺子為三工河鄉牧民開發噴灌圍欄草場1萬畝;投資5000萬元在拜斯胡木、柳城子定居點開發人工飼草料基地4萬畝;通過生態治理、生態移民、以草定畜、以旅游業反哺農牧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等多種措施,統籌解決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農牧民增收的矛盾,雖然景區夏季草場的牲畜量減少了66%,主景區牧民經營氈房由過去的500多頂減少到現在的50余頂,但農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現在的8183元,增長近51.6%,使農牧民群眾充分享受旅游業發展成果,農牧民從原始的生活方式向現代文明、富裕的生活轉變,全力推進了區域和諧發展。
“十二五”發展前景展望
“十二五”期間,以天山天池為龍頭的旅游業是阜康市域經濟、烏昌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一大后勁,更是天山北坡經濟帶、準東煤電煤化工產業帶、烏魯木齊都市圈的一大保障、一大支柱和一大基礎。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山西援阜及歷史性機遇下,以“十一五”時期改革、創新、發展成果夯實“十二五”的基礎上,我們明確提出了“全國一流,世界精品,人間奇跡”的奮斗目標,將天山天池定位打造成為“集旅游、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全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級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園、國家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區及全國旅游綜合改革實驗區”,下定決心“十年的規劃項目三年完成”、“第一年必須完成三年任務的60%”,力爭三年內實現旅游“倍增計劃”,旅游收入翻一番。2011年,計劃完成全景區固定資產投入16億元,實現天池主景區接待游客102萬人次,增長10%,旅游收入7.63億元,增長20%;到2015年,全市實現旅游人數700萬人次,旅游收入3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5%,使旅游業成為阜康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使天池景區旅游業成為阜康乃至烏昌地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的支柱產業。
“十二五”期間,天山天池將緊緊把握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圍繞一個中心,努力實現“兩個轉變”和“三個突破”:
“一個中心”就是堅定不移地堅持“保景富民”這一中心。資源開發和旅游業發展,應立足在追求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動態平衡的基礎上,使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的生存環境構成一個整體,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與資源的永續利用。在踐行自治區黨委提出的 “資源開發可持續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上,以博格達峰區域為中心的生態環境賦予了天山天池科學跨越的潛力,更為天山北坡經濟帶、準東煤電煤化工產業帶和烏魯木齊都市圈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笆濉逼陂g,景區除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精品外,只拆不建。2011年全面實現提名地核心區16.9萬畝絕對禁牧,力爭三年內完成緩沖區33.9萬畝限牧,拆除天池索道、郵電服務樓、山水賓館等違規建筑11000平方米,拆遷氈房68戶,搬遷農牧民80戶,凸顯天山天池在“新疆天山”申遺地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五年內投資4.4億元,重點以科學的生態治理工程為抓手,全力提升八大景區生態資源品質,突出做好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治理、濕地保護建設、水磨河上游調蓄水庫、天然林保護、海南高山植物園、綠化工程等生態保護項目。通過與國際、國內一流生態保護專業機構合作實施意大利政府貸款項目,并結合實際廣泛開展科研試驗等,切實提高生態保護科技含量,以良好的生態支撐烏昌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堅持“旅游富市”方針不動搖,以旅游業發展成果力促率先實現農牧民收入過萬元的目標。采取以生活方式轉變生產方式和以生產方式轉變生活方式雙管齊下的措施,按照“遷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思路,一方面繼續堅定不移的實施生態移民工程,與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兩大工程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大資金、政策、智力扶持力度,使農牧民搬遷定居率達到90%。通過生活方式的轉變,逐步邁向科學、先進的生產方式,達到致富的目的。另一方面,隨著旅游產品、旅游經營項目和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旅游資源開發進程的加快,預計“十二五”期末從事旅游服務行業的農牧民比重達到60%,旅游收入占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70%,通過生產方式的轉變,逐步邁向文明、現代的生活方式,推動和諧景區建設。
“兩個轉變”:
努力實現由單一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會展等綜合旅游方式轉變。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是當前國際旅游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按照這一轉變趨勢,天山天池十二五期間將著重從產業結構調整、方式轉變上入手,由注重旅游接待人數向注重旅游消費轉變,著力增加旅游供給,推進特色化發展,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笆濉逼陂g,按照“三高、三大”要求,計劃投入60億元,通過實施50余個旅游大項目,通過重點建設九大主題旅游區(天池主景區、三工河谷、天池旅游生態園、天山天池旅游文化產業園、水磨溝景區、500水庫游覽區、梧桐溝沙漠景區、古海溫泉景區、水磨河、南灣河、瑤池河城市景觀帶),全面打造精品景點和精品線路,大力推進景城互動、景城一體化發展。2011年計劃投入16億元,建設26個旅游項目,依托西王母雕像、靈山寺、名人文化園、香爐臺、會仙臺、鍋底坑等景觀群項目,全力構建西王母文化集中展示平臺;加快民族風情園、黃竹山莊和哈薩克汗王宮等提升改造,完成滑雪場、戶外運動俱樂部、高檔酒店、游樂康體、別墅、葡萄酒莊等天池旅游生態園二期項目和游客集散中心、景區標識標牌、區間車站建設、白云山莊建設,全面完善服務功能;完成景區基礎設施一期建設、迎賓廣場景觀、馬牙山景區觀光索道、電力設施建設,盡快落實白楊溝景區道路、水磨溝道路、高速路立交改造等項目,進一步優化景區基礎設施;按照“項目就是景觀”的理念,完成三工河、四工河、水磨河河道整治和海南淤砂治理工程。通過科學、完善的項目建設,打造一批可供游客選擇的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景點,徹底解決景區“留不住人、消費低”的現狀。
努力實現由單一的政府投資驅動向多元化、融合型的旅游發展模式轉變。堅持以現代產業的觀念和要求思考旅游業的發展,以轉變旅游發展方式為切入點,以提升產業素質和旅游綜合效益為重點,按照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解放和發展旅游生產力,政府應著力在政策引導和營造良好的發展投資環境上下功夫,在市場化的原則下,加大吸引和發揮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品打造等方面的力度,逐步提升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旅游產品和特色線路的策劃營銷,創新營銷模式,盡快編制完成《天山天池市場營銷規劃》,推行旅游年卡制,進一步激活區域客源市場,提高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與周邊景區搞好區域協作,爭取納入中國“絲綢之路”國家旅游線,形成國際產品線路。加快落實《新疆天山天池區域旅游整合提升及產品轉型規劃》,分批分期打造化石山公園、花兒溝觀光花田、白楊溝山地自行車公園等旅游產品,打造世界級、國家級、區域級、地方級系列化旅游精品,增強天山天池區域旅游發展的生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力開發不同檔次、特色鮮明的旅游紀念品、工藝品、視頻、圖書音像制品和其他消費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規?;穆糜紊唐飞a?!耙怨澟d旅、以會促旅”,大力發展和繁榮會展產業。竭盡全力爭取承接中國—歐亞博覽會的專項展覽項目和2016年全國冬運會等經貿體育盛會以及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中國旅游景區協會等行業性會議,對接內地發達地區會展業,發展具有地方產業優勢的特色展會,加快中國葡萄酒博覽會基地建設,培育會展品牌,每年舉辦5場以上的具有地方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提升節會的實效和宣傳效應。
“三個突破”:
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為平臺,努力實現文化旅游產業上的新突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突出強調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特色,通過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品牌,實現產業快速發展和企業規模集聚。未來五年,我們力爭將占地7平方公里的天山天池旅游文化產業示范園打造成為西域歷史民族文化、生產生活文化及現代文化的國家級文化展示區和示范區。年內形成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特色水景觀,以此實現“筑巢引鳳”的目的。通過囊括和吸納動漫主題公園、水幕電影、世博新疆館、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保護生產基地、反映農耕文化和辣椒文化的“三館一中心”、旅游紀念品研發生產基地等舉措,進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資源,發揮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催生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進一步提高天山天池文化產業規?;?、集約化水平。
以品牌創建為核心,努力實現世界級、國際化旅游品牌上的新突破。旅游品牌是地區旅游業個性化的集中表現。作為新疆旅游業的窗口和龍頭,“十二五”期間,天山天池將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區為目標,全力打造世界級的旅游品牌。一是管理品牌。正式啟動作為全國首批67家旅游標準化試點單位和新疆唯一試點工作的景區,這將為新疆旅游業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起到示范推動作用。以創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動人才隊伍建設,為景區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全面推行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導游員管理、培訓和使用機制,培育一支高水平的導游員隊伍,為天山天池品牌打造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二是文化品牌。努力打造以西王母文化為核心多元文化并存的旅游文化品牌。與西北大學合作,成立天山天池文化產業研究院,創建“天池西部作家寫作營”,進一步挖掘、提煉西王母文化為主的天池文化,保護、整理阜康歷史文化、哈薩克民族民俗文化等。三是節慶品牌。堅持不懈地高標準辦好新疆?阜康西王母瑤池蟠桃會、天山天池冰雪風情節等旅游文化節慶品牌,高水平策劃拍攝電視連續劇《西王母傳奇》,依托西王母景觀群、婚紗攝影、蟠桃產品等手段展現“福文化、喜文化、壽文化”。
以創新變革為動力,努力實現體制機制上的新突破。通過構建極具精簡高效的管理機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經營機制、具有吸引和發揮智力的人才機制,深化天池管委會、西域旅游公司人事、分配、經營制度改革。參照曲江新區管理模式,結合天山天池實際,創新管理加經營合一的體制機制,通過企業整合、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措施,力爭成為新疆第一家旅游上市工作,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為景區不斷深化旅游管理體制和旅游企業改革,進一步擴大旅游業的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開創新型的旅游開發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提高旅游企業的競爭力和旅游業的整體水平、推進旅游轉型升級將產生深遠的意義。